梵蒂冈 - 教宗访问维泰尔博教区――“历史更迭交替、社会背景变迁,但基督信徒与人类大家庭团结一致善度福音的圣召永远也不会变、永远也不会过时”

星期一, 7 九月 2009

梵蒂冈(信仰通讯社)―九月六日主日,教宗本笃十六世从罗马郊外冈道尔夫堡夏宫乘专机前往维泰尔博教区和巴纽莱焦进行牧灵访问。抵达维泰尔博教区后,教宗首先降福了教区主教座堂的新铜门,并在教宗宫接见了维泰尔博教区主教和市长等地方政教界人士。随后,教宗又来到“枢密会议厅”进行短暂访问。然后,在广场上主持隆重弥撒圣祭。
讲道中,教宗首先向在场的教区团体以及地方军政界人士致意。并表示,“今天,在这一延续着漫长民间和宗教历史的地方,伯多禄的继承人与你们教区整个团体象征性地聚集在一起,旨在重申对基督和基督福音的忠诚”。
“每一次团体礼仪都是天主临在的时刻。为了圣体聚集在一起的上主的门徒们 宣讲救主复活了、k是活的、是生命的赐予者。他们见证了上主的临在是恩宠、是任务、是喜乐”。讲解本主日读经时,教宗援引依撒意亚先知的话(35,4-7)激励那“心怯”的,因为“当上主临在时,瞎子的眼睛也要明朗、聋子的耳朵也要开启、瘸子也必要跳跃如鹿。一切都重生了、一切都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因旷野里流出大水灌溉了沙漠”。教宗强调,这里的沙漠是一种比喻,“可以指一切灾难性的事件、艰难的局势、常常充斥在生活里的孤独。一旦丧失了倾听、语言能力;丧失了与天主、与人交流的能力时,那最深邃的沙漠是人的心灵。于是,便成了瞎子,因为没有能力看到事实;堵起了耳朵以便不去听那求助的呼声;在冷漠和自私中人心变得越来越硬”。
接着,教宗又将这一段与圣马尔谷福音(7,31-37)讲述的耶稣治愈聋哑人结合起来。指出,“在这一‘征兆’中,我们可以看到耶稣渴望让人战胜因自私而导致的孤独和无力交流的愿望,从而赐予一幅‘新人类’的面孔――一个倾听天主、与天主言语、与天主对话、交流和共融的新人类。‘好的’人类,完全是天主创造的;正如圣雅格伯宗徒在他的信中(2,1-5)所描述的,一个没有歧视、没有排斥的人类。由此,世界才能向着爱那创造了我们、使我们成为k儿女的共同天父开放,成为‘纯正友爱的天地’、也是所有人的‘纯正友爱的天地’”。在阐述灵修和牧灵的指导方针时,教宗着重强调了信仰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基督信仰入门教育;广泛涉及堂区、家庭、社团、学校的在基督内的生活。并强调维泰尔博教区教区主保圣女罗萨是“始终具有现实意义的榜样、真正的信仰教育的先驱”。
在谈到教会通过爱德行动展示的信仰见证时,教宗指出,“爱德活动和事业是信仰的标志、天主之爱的标志,而天主是爱……”。并历数维泰尔博教区涌现的无数杰出的信仰见证。
教宗又告诫在场人士“关注天主的迹象”。事实上,“天主继续通过‘事件和语言’将k的计划启示给我们。倾听天主的话、识别k的迹象,也应是每一名基督信徒和每一个基督信仰团体的任务”。而天主的活的迹象首先体现在司铎身上。司铎是“基督亲自拣选的”,天主也拣选了“每一名度献身生活的人、每一名领受了圣洗的人”。为此,教宗激励平信徒、青年和家庭不要害怕“在社会的各种不同背景下、在人类的各种景况下善度信仰生活和见证信仰”。教宗指出,“历史更迭交替、社会背景变迁,但基督信徒与人类大家庭团结一致善度福音的圣召永远也不会变、永远也不会过时。这就是社会使命、这就是政治活动的服务、这就是全面的人性发展”。
最后,教宗激励人们“当心灵迷失在生活的沙漠中”时不要害怕,而应将自己交托给基督、交托给人类共同的母亲玛利亚。
(SL)(Agenzia Fides 2009/09/07 - 字数:1,481;行数:5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