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港 - 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庆祝创刊八十周年

星期五, 3 十月 2008

香港(信仰通讯社)―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九月二十日,《公教报》编辑部在教区中心演讲厅举行了专题讲座暨新书周年特刊《融汇雅言》发布会,庆祝《公教报》创刊八十周年。与会的六十多位堂区教徒、善会成员、神父、修女、修生还共同探讨了家庭、信仰培育、青年、福传等问题,并分享个人经验以及对教区喉舌的意见。
香港教区助理主教兼天主教传播事务委员会主席汤汉蒙席,勉励公教报继续宏扬“基督宗教文学”,文以载道,并透过提升其水平,让公教报这基督宗教文学长久留存。汤主教指港台澳信息互相流通,公教报可在区内发掘更多信仰故事,用高水平的文字加以报导。汤主教要求公教报始终做信徒自由讨论的园地,容纳不同意见,他期望信徒继续“在爱德中持守真理”,本着爱德表达和聆听意见。
公教报总编辑阮秀美修女在发言中重申,“公教报多年来秉持福传与牧民两个办报幅度。公教报(一九二八年创刊)过去八十年在十七任主编带领下,参与文字福传事工,与教区历史一起成长”。“它从月刊发展成周刊,版面从六版变成目前的四十版……当中有赖教会机构同工、专栏作者参与,以及信徒的支持”。阮修女还在活动尾声时指出,“公教报兼具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她期望让公教报担当持守真理、维护信仰的角色,并提供信仰培育。“公教报除了报导本地以至普世教会消息、担当青少年刊物外,也刊登心灵小品,成为信徒的信仰加油站。阮修女还代表公教报将八十周年特刊《融会雅言》敬送给汤主教。书中,辑录了有关公教报历史的文章、公教报友好评论文章和分享、以及过去好些值得纪念的版面和资料。
圣神研究中心研究员林瑞琪博的发言题目是《公教报如何发挥其社会功能》。他指出,“公教报如同一般媒体般具备第四权的角色,要为公义发声”。“媒体成为现代人的公共空间,提出意见与公众交流,具制衡政府的力量”。林瑞琪强调,“教会媒体以持守真理为己任,公教报要提醒同行,真相并非万能”。他引述教宗本笃十六世本年传播节文告称,“部份媒体把真相等同真理,然两者性质不同,媒体有责任为真理服务”。
政治学者宝血会梁洁芬修女的发言题目是《公教报如何在教会内、外成为多元合一的平台》。她指出,“公教报既是教会喉舌,跟教区主教有牡丹绿叶的相互作用,也是让公众讨论的平台”。梁修女七十年代曾任公教报主编,目前是香港大学政治及公共行政学系荣誉教授。梁修女称,“公教报从教会训导解释政教关系,直接道出社会问题,例如公教报一九九九年刊登了胡振中枢机《天主是爱》牧函,表达政府对港人内地非婚生子女来港安排的关注”。梁修女建议公教报长远可进一步打进知识分子读者群,以及为读者举办活动,发挥牧灵作用。并鼓励报刊深入地从社会训导去分析时事,但当中宜取得平衡。“教会为世界作盐作光,但盐太多会难入口”。“现今社会中,如教会过于批判,会给人凡事都反对的感觉”。
天主教教友总会会长姚秀卿表示,“我还未领洗的时候,就已在公教学校阅读公教报。昔日圣母军会把公教报送给理发店,藉此向客人福传。公教报可开拓更多发放途径,让市民认识信仰”。宝血会叶丽红修女表示,“教会团体把公教报送给医院院友,我在医院参与牧灵工作期间,看见不少院友都喜欢收到公教报”。青年牧民工作者罗伟聪指出,“新一代青少年喜欢浏览互联网,或较少阅读报纸。公教报可考虑添加网站内容,吸纳年轻读者”。伉俪同行协进会陈志常表示,“过去我替公教报写了十多年的文章。我想不少读者都希望透过公教报,了解教会对某些社会事件的看法,公教报可对此加强培育幅度”。教区婚姻与家庭牧民委员会成员李睦顺夫妇强调,“公教报的信仰小品和文章,帮助我不断深化信仰。公教报是教会和教友间的桥梁,也包罗普世教会以至本地社会的信息”。教理中心主任刘彤萱认为,“公教报可进一步主动出击发掘教会新闻,就重要议题作深入报导”。宗座外方传教会 柯毅霖神父(G. Criveller)表示,“公教报是个很好的培养园地,期望它报导更多有关中国教会的消息,让香港教友加深认识中国教会”。
(NZ)(Agenzia Fides 2008/10/03 - 字数:1,650;行数:5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