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台湾 - 鲍思高堂小朋友初领圣体,以圣鲍思高和沙维豪言行勉之

星期五, 18 七月 2008

台北(信仰通讯社)― 据台北总主教区《教友生活周刊》报道,五月下旬的鲍思高堂,洋溢著一股喜乐的气氛,不是礼教甚严的本堂简神父出国,好像放假了,而是为迎接主日学五位小朋友将初领圣体而欢欣。虽然本堂神父不在,但范永长神父更慎重其事地接手了所有的彩排准备工作。主日学老师、家长、孩子们都怀著兴奋之情,期待将成为一位天主教徒,迈入第二步的美好日子之到来。
虽然主角是孩子,除了他们自己办和好圣事外,神父也鼓励作为父母的,为自己的孩子,也跟他们同样地一起做,这更是寓意深远。因在为孩子开圣体而准备时,其实父母的角色,也是相形的重要与责无旁贷。主日学老师们做了类似这样的建议:首先,以切合孩子自己生活经验的方式,来和他们谈论圣体圣事。我们可以传达这样的概念帮助他们:
一、圣体是精神的食粮:圣体以面饼与酒的形象呈现,基督以k的体与血滋养我们的灵魂。
二、真实的临在:在圣体圣事里(若15,15),基督展现k自己,并与我们分享他的生命,我们与耶稣基督如朋友般在一起,对k的爱将与日俱增。
三、牺牲:试著以耶稣基督钉在十字架上牺牲,以k的血肉之躯献给天父,作为救赎世界的礼品。将这“奉献礼品”的概念,来帮助孩子t解圣祭礼中“牺牲”的价值与意义部分。
四、庆祝:圣祭礼是一个感恩的庆典。一起回忆基督的死亡与复活;庆祝上主藉耶稣基督呈现的奥迹。
回顾十九世纪时,教会的一贯做法是:小孩未到十二岁是不准领受圣体的,但鲍思高却幸运地在十一岁的时候,便得初领圣体。而慈幼会圣人沙维豪也在年幼才七岁时,以极大的虔敬赤忱初领了圣体。由两位圣人的成圣事,可见是耶稣能早日进入儿童纯洁的心灵而陶成的。圣鲍思高为他的学生方济•贝素高(Francis Besucco)写的行传中写著:“为青年们,除了和好圣事外,圣体圣事便是他们灵性生活上的另一大支柱。为那些能够在童年时便能领受圣体,并屡次以妥善的准备和虔敬,来领受这件圣事的青年来说,真是一大乐事”。可以从这一小段话中,看出圣鲍思高神父非常看重三件事:儿童应屡次领和好圣事、有适当的预备、虔领耶稣圣体。
初领圣体的当天,圣体圣血节弥撒进堂式中,整个教堂都盛重其事:小男生穿著白衬衫,打上领带;一向活泼好动的男孩们,都变成彬彬有礼的绅士般,跟往常判若两人。女生披著白纱、一身洁白的礼服,打扮得像一位新嫁娘,迎接著终身大事。
奉献时,施玮贤、龙威羽手捧著蜡烛、赖颂泰高举善功奖牌、陈彦成奉献羔羊布偶,唯一的女生陈欣亚,在四位小绅士环绕护卫下,捧著饼酒翩然入场。范神父特别介绍这五位小朋友,和他们为初领圣体所作呈现给天主的礼物给大家,每个人都手持一个亲手做的奖牌镜框,里面有十个不同的图像,各自代表其象征与涵义,如面饼(包)――圣体与感恩;蜡烛――欢欣与庆典;花朵――身体健康;心――对人有爱心、宽恕;麦穗――祈祷;葡萄――服务;圣爵――慷慨之心;鱼――耶稣、谦让;神父领带――福音。已几乎网罗了初领圣体精神,也都得以“一图以蔽之”。
弥撒结束后,主日学特地在教堂四楼大教室开派对庆祝,邀请了神父、修女和家长、教友们同乐。现场有丰盛的美食佳肴,有小朋友叽叽喳喳的话语,此起彼落的笑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主日学老师们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说小朋友是既期待又紧张,但也看得出孩子的认真用心,准备欢迎主耶稣的到来。还有让小朋友分享他们准备初领圣体来一路的心路历程,如何研习道理?勇敢地去做和好圣事,承诺做好十件善功,努力准备给天主的礼物。做为家长又是怎样的心情,期间透过不断地祈祷,希望孩子信仰之路不要中辍,看著自己的宝贝终于盼到这一天,真是个普天同庆皆大欢喜的日子。
查阅到沙维豪在初领圣体前,以祈祷和阅读圣书作好准备,并在初领圣体时作出以下决志:
1. 我要勤办告解,并按告解神师的指引勤领圣体。
2. 我要谨守瞻礼主日。
3. 我要视耶稣和圣母为朋友。
4. 我宁死不犯罪。
谨以此送给这五位鲍思高堂小朋友们,看是否可以慈幼会圣人沙维豪以上的决志作榜样。接着,也开始准备第三步的坚振圣事,以达成做一个完善的天主教徒。
(NZ)(Agenzia Fides 2008/07/18 - 字数:1,650;行数:5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