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 - 教宗介绍圣高隆邦指他“当之无愧于‘欧洲’圣人的名号,因为,作为隐修士、传教区和作家曾在多个西欧国家工作过”

星期四, 12 六月 2008

梵蒂冈(信仰通讯社)―六月十一日周三例行公开接见中,教宗本笃十六世继续为世界各国朝圣者介绍初期教会的教父――“中世纪初期最著名的爱尔兰籍院牧圣高隆邦”。盛赞他“当之无愧于‘欧洲’圣人的名号,因为,作为隐修士、传教区和作家曾在多个西欧国家工作过”。教宗强调指出,“他与同时代的爱尔兰人一道,深刻认识到了欧洲的合一文化”。
公元五四三年,高隆邦出生在爱尔兰东南部的伦斯特省。大约二十岁,加入爱尔兰东北部的班格尔隐修院,度“祈祷、苦修和研究生活”,并在这里晋铎。大约五十几岁时,高隆邦带着十二位同伴离开了爱尔兰岛登陆欧洲本土从事传教活动。教宗强调,“由于当时北部和东部移民的影响,本已基督信仰化的许多地区又陷入了异教”。公元五九O年左右,高隆邦和他的同伴在法国西海岸布列塔尼登陆,受到了当时的法兰克国王的热烈欢迎,并将罗马帝国时代留下来的一座废弃古堡送给他们。隐修士们很快就在这里建成了一座隐修院,由此开启了欧洲大陆的再传教。
“这些善度祈祷、苦修、自己劳作的外来隐修士们迅速远近闻名。特别是青年,纷纷要求加入到他们中间”。于是,他们在不远处的吕歇耶古城废墟上又建起了另一座隐修院。很开,这里就成为向欧洲大陆传扬爱尔兰风格的隐修生活和传教生活的中心。接着,高隆邦又在名叫方丹的地方建起了第三座隐修院。
高隆邦在吕歇耶生活了近二十年,他毕生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但是,他的苦修和刚直不阿的行为方式同当地主教、法国国王等产生了矛盾。最后,与会士们一起遭到放逐。然而,载着会士的船却触礁了,无法前行,船长将此视为天意,便靠岸。隐修士们来到布雷根茨,开始向日尔曼人传播福音。不久,因当地的政治气候不利于他的事业,圣人决定翻越阿尔卑斯山前往意大利。只留下一位名叫加伦的隐修,并发展成为后来最著名的瑞士圣加伦隐修院。
教宗继续讲解道,“高隆邦受到了伦巴第王室的款待,但仍要面对许多困难。教会生活倍受阿里乌斯异端和裂教的困扰。……他说服教宗伯尼法齐奥四世积极致力于恢复教会的合一”。公元六一二年或六一三年,伦巴第王将伯比奥的一块土地送给了圣人。于是,高隆邦创建了新的会院,后来成为堪比著名的(圣本笃建的)卡西诺山的文化中心。公元六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圣人在这里安息主怀。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讲道最后强调,“圣高隆邦所传达的主要信息是坚持不懈地呼吁人们皈依、向往永生的宝藏从而摆脱世间财富”。总之,“他的刻苦精神并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的意义,而是向天主之爱自由地敞开心扉的工具,从而能够回报所获得的一切。由此,在自身内构成天主的肖像。同时,摆脱世俗、更新人类社会”。
(SL)(Agenzia Fides 2008/06/12 - 字数:1,188;行数:4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