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国 - 广州总主教区石室耶稣圣心堂大修后重新对外开放继续成为信仰和福传的基地

星期三, 7 二月 2007

广州(信仰通讯社)―中国大陆广东省首府广州市总主教区的石室耶稣圣心堂闻名海内外,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东方的巴黎圣母院。去年十二月,经过历时两年多的浩大修复工程,这座哥特式圣殿,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对外重新开放了。事实上,即便是在修复工程中,地方公教团体也从未中断过一天牧灵福传工作。并在全面修缮竣工后,进一步加强了牧灵和福传工作。正如一名刚刚在修女的引导下参观过圣堂的当地人即兴感叹的,“有信仰真是太好了”!“在这个周日的下午,几乎全广州的黑人都集中在了石室,虔诚的天主教徒们低垂着头,摊开双手,跟着神父齐声唱着,因为大教堂的装修尚未完毕,祷告的人们集中在一侧的临时教堂里,人越来越多,里面站不下,就一直站到了外面的广场”。为此,这座圣堂始终是信仰与福传的基地。
广州总主教区石室耶稣圣心大教堂始建于一八六三年,为哥特式建筑, 墙壁和柱子全部用从香港九龙采凿的花岗石建成。这些花岗岩全部是当年用帆船运至广州,再用人工打凿,吊装,粘合的。由于教堂是用花岗石建筑,故又名‘石室’,总造价折合当时的40万金法郎。广州是法国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区,一九一四年起,历任广州宗座代牧和宗座署理都是法国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直到一九四六年,正式成立广州总主教区。为此,这座于一八六三年六月二十八日耶稣圣心瞻礼正式奠基、历时二十五年于一八八八年竣工的圣堂,命名为耶稣圣心堂,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圣堂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石室圣心教堂正面是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内有四口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石塔中间西侧是一座大时钟,东侧是一座大钟楼;教堂内有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合掌式的花窗棂分布在 正面大门上和四周墙壁。教堂的门窗均以红、黄、蓝、绿等七彩玻璃镶嵌,既避免了室外强光射入,又使室内光线终年保持着柔和,形成慈祥、肃穆的宗教气氛。此外,东侧的角石上分别刻有拉丁文“耶路撒冷”和“罗马”,以代表天主教会起源于东方的耶路撒冷、在西方罗马得到发展。同时,也正是为此,奠基仪式上还埋下了各重一公斤的两块分别来自耶路撒冷和罗马的石头。一九二O年,石室圣堂屋顶及大梁、东西塔楼楼梯等木结构全部改成混凝土钢筋结构。二战和文革期间,先后遭到了致命的破坏。一九八O年,政府拨款十五万元维修。但因长期风吹雨打、漏雨和年久失修等原因,圣堂再度伤痕累累,部分结构和构件已严重损坏。第三次大修工程于二OO四年七月十八日正式动工。广州市政府出资1,700 多万元人民币、教会自筹300万元,对大教堂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全面修缮,使这座见证过广州百年沧桑的大教堂重现光彩。
凡是到过巴黎圣母院的人,无不为那华丽纷呈的彩色玻璃花窗惊叹。而石室耶稣圣心大堂也曾有过这样的花窗,但经三次破坏,早已荡然无存、面目全非了。大修前,圣堂只能用一些普通玻璃代替著名的花窗。为此,修复工程的一大重头戏就是全部换上专从菲律宾定制的98扇特殊玻璃、共600平方米、耗资430万元――价比黄金的美伦美奂的玻璃窗。其内容以《旧约》、《新约》里的故事、代表人物为原型,刻画了包括耶稣诞生、耶稣受洗、最后晚餐等约六十个圣经故事。
大修中,教堂又重新安装了机械大钟,并已开始运行。仅钟摆就有几米长,上链的重锤离地有三层楼高、重近一吨。两个重锤,提升一次可以走时一个星期。每天早上九时到晚上十时,逢正点报时,大钟都会自动敲响,声音可传到几公里外。此外还对教堂的楼梯、信道、梁架进行整修,塔顶新装机械大钟、内外墙花岗岩以人手进行翻新清洗、修补石柱、天顶、祭台、告解亭、唱经楼、照明线路、灯光等全部室内配置。除此之外,教堂内两边的石柱装有烛台形柱灯,屋顶上悬挂着几十盏精美的大吊灯,此外还安装了专门映照墙上彩色玻璃的壁灯……。当灯具一齐亮灯时,华丽的灯饰与色彩绚丽的彩色玻璃互相映衬,整座教堂内顿时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室外排水的兽头,在西方是做成怪物的形状,而石室则改成了中国传统的石狮形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完全哥特式西方风格的石室圣堂在广州这座喧嚣的东方城市里的完美融合,没有丝毫格格不入,更也没有因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强烈反差而显得不协调。相反,体现了另类的本地化。
二OO七年,这座见证着历史与社会足迹的圣殿终于重新开放了,终于再次敞开那华丽而庄严肃穆的怀抱迎接南来北往的信众、迎接八方的天主子民,展示信仰与福传的巨大魅力。
(NZ)(Agenzia Fides 2007/02/07 - 字数:1,826;行数:58)


分享: